雷霆手游网:一个值得信赖的游戏下载网站!

雷霆手游网 > 资讯攻略 > 《长亭外古道边》全歌词内容是什么

《长亭外古道边》全歌词内容是什么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5-02-05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全面解读《送别》歌词

《长亭外古道边》全歌词内容是什么 1

在中国近代音乐的殿堂里,《送别》是一首经典之作,以其深情厚谊和淡雅唯美的意境,打动了无数听众的心。这首歌曲的词作者是弘一法师李叔同,曲则源自美国19世纪作曲家约翰·庞德·奥特威所作的《梦见家和母亲》。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充满离愁别绪的歌曲,全面解读其歌词内容。

《送别》的歌词以长亭、古道、芳草等古典意象为开篇,将读者瞬间带入到一个充满离别的场景中。以下是这首歌曲的完整歌词: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孤云一片雁声酸,日暮塞烟寒。

伯劳东,飞燕西,与君长别离。

把袂牵衣泪如雨,此情谁与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韶光逝,留无计,今日却分袂。

骊歌一曲送别离,相顾却依依。

歌词的第一段,用“长亭”和“古道”这两个经典的离别场所,奠定了整首歌曲的离愁基调。长亭,作为古代送别的重要场所,象征着离别的开始;古道,则是离人踏上征途的必经之路。而“芳草碧连天”,则用一种绵延不绝的景象,表达出离别的无尽和哀愁。接下来的“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进一步描绘了离别时的凄凉景象:晚风拂过柳枝,笛声在风中变得断断续续,夕阳的余晖洒在远山之外,这一切都映衬出离人的孤寂和不舍。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则从具体的离别场景转向了对人生的感慨。知心朋友大多已不知去向,漂泊各地,天涯海角各一方。这种对知己难觅的感慨,使得整首歌曲的意境更加深远。而“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则借酒消愁,表达了离别前的最后欢聚和离别后的孤独寂寞。这句歌词中的“浊酒”和“别梦寒”,都是对离别情感的深刻刻画。

歌词的第二段,继续用长亭、古道和芳草等意象,深化了离别的主题。而“孤云一片雁声酸,日暮塞烟寒”等句,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凄凉和孤寂。孤云和雁声,都是孤独和离别的象征;日暮和塞烟,则营造出一种苍凉和悲怆的氛围。接下来的“伯劳东,飞燕西,与君长别离”,则借伯劳和飞燕的意象,表达了离别后的各自东西和难以相见。而“把袂牵衣泪如雨,此情谁与语”,则直接描绘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和泪水涟涟。

歌词的第三段,是对前面内容的重复与深化。其中,“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句,将离别的范围从“地之角”扩展到“海之角”,进一步强调了知己难觅和离别的广泛。而“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和“韶光逝,留无计,今日却分袂”等句,则再次表达了离别前的最后欢聚和离别后的无奈与寂寞。最后的“骊歌一曲送别离,相顾却依依”,则以一种深情的告别方式,结束了整首歌曲。

除了以上歌词内容外,《送别》的创作背景也值得我们深入了解。这首歌曲是李叔同为送别挚友许幻园而创作的。当时,李叔同与许幻园等人宣扬民权思想,提倡移风易俗,宣传男女婚姻自主,一度成为社会风口浪尖改革潮中的一份子。然而,随着二次革命的失败和袁世凯的称帝,许幻园家中的百万资财和家业荡然无存。在许幻园赶京找袁世凯讨回公道离别之际,李叔同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送别》。因此,这首歌曲不仅表达了离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与不舍之情,还蕴含着作者对时代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此外,《送别》的歌词风格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作者运用“长亭”、“古道”、“柳笛”、“夕阳”等具体可感的事物,把作品所要表达的那种淤积在心中的难以言说的离愁情怀外化为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借景抒怀,景是情的外在映现,情是景的内在诉求,情景交融,相互依托。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奠定了作品的伤感惆怅的情感基调,同时也制造出一种饱含深情、古雅凄迷的意境。这种意境又伴随着婉约的曲调内化成听众的一种情感体验。

在欣赏《送别》这首歌曲时,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情谊和不舍之情,还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意境之美。这首歌曲以其淡雅唯美的意境和深情厚谊的表达方式,成为了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每当听到这首歌曲时,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曾经与我们离别的人和他们带给我们的美好回忆。让我们在品味这首歌曲的同时,也珍惜眼前的人和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