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手游网:一个值得信赖的游戏下载网站!

雷霆手游网 > 资讯攻略 > 福建厦门气候条件及台风灾害情况如何?

福建厦门气候条件及台风灾害情况如何?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5-01-27

福建厦门的气候条件与台风灾害

福建厦门气候条件及台风灾害情况如何? 1

福建厦门,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而著称。厦门位于北回归线偏北约1.5°,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本文将详细介绍厦门的气候特点以及台风等气候灾害的情况,让读者对厦门的气候条件有更全面的了解。

福建厦门气候条件及台风灾害情况如何? 2

厦门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温暖湿润、光热条件优越。年平均温度为21.2℃,年平均最高温度为24.5℃,年平均最低温度为18.7℃。最冷月平均温度在13℃以上,全年无霜。冬季虽然有东北季风,但冷而不寒,气候相对温和。夏季则有海风和雷雨的调剂,给炎热的天气带来一丝凉意。不过,夏季的厦门也时有台风来袭,带来强风暴雨。

厦门的四季季相变化颇有规律。春季从2月上旬至4月底,季风由东北转偏南,由冷转暖,雨水增多。夏季从5月初至10月下旬,夏季风一般为东南至西南风,从六月份开始盛行,七月份最为强劲,八月份次之。秋季从10月底至2月初,少雨多晴,气候宜人。冬季风从九月份下旬开始至来年的四月上旬,风速以十一月份最大,一般为东北至东北东风。

降雨方面,厦门的降水主要集中在4月至8月,这是雨季的主要时段。平均年降水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减,同安区平均年降水量1464毫米,厦门岛则为1143毫米。雨季的厦门常常会有雷暴天气,尤其是在5月至8月期间,雷暴最为频繁。而12月至来年2月则为无雷期。

除了温暖湿润的气候和充沛的降水,厦门的海陆风也极为明显。厦门沿海地区多风且风速较大,其中厦门岛全年平均风速3.4米/秒。海陆风的变化规律为:半夜起至中午吹西至西北风,一般1至2级,最大4级;午后起至半夜前吹南至东南风,一般3至4级,最大6级。这种海陆风的变化不仅影响了厦门的气候,也对当地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然而,厦门的气候并非只有宜人的一面。作为一个沿海城市,厦门经常受到台风的影响。厦门沿海地区夏秋两季受台风影响比较明显,1956年以来在厦门附近100千米以内登陆的台风每年平均近1个。风力最强的台风发生于1959年8月23日,瞬间最大风速达到了60米/秒(当时仪器的极限测量值)。根据历史记录,8月为厦门台风登陆次数最多、等级最高的月份,其次为7月和9月。但历史上登陆最早的台风为5月17日(1974年),最晚的台风为12月3日(2004年)。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登陆厦门最大的台风为“莫兰蒂”,于2016年9月15日在厦门翔安区沿海登陆。

近年来,厦门气象部门不断提升极端天气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服务水平,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越发牢固。然而,台风等气候灾害仍然是厦门面临的重要挑战。每年夏季和秋季,当台风来临时,厦门常常会受到强风暴雨的影响,给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便。因此,市民和政府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从气象部门的预测来看,未来厦门的气候仍将继续保持温暖湿润的特点。预计2025年厦门年平均气温为21℃至22℃,较常年偏高0.1℃至1℃;年总降水量达1300至1500毫米,较常年偏多1至2成。年度气候特点为后冬(1月至2月)至早春温高雨少;雨季温高雨多,洪涝偏重;夏季高温日数偏多;台风影响接近常年同期。

具体来看,2025年厦门的气温和降水情况预测如下:1月至2月平均气温预计为13.5℃至14.5℃,比常年同期偏高0.1℃至1℃;总降水量预计为90至12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1至2成。春雨季(3月至4月)平均气温预计为17.5℃至18.5℃,偏高0.1℃至1℃;总降水量预计达170至22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1至2成。雨季(5月至6月)平均气温偏高0.1℃至1℃;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2至5成。夏季(7月至9月)平均气温偏高0.1℃至1℃,≥35℃高温日数偏多,极端最高气温偏高;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2至5成。秋季(10月至11月)平均气温偏高0.1℃至1℃;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1至2成。12月平均气温偏高0.1℃至1℃;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1至2成。

针对这些预测,气象部门也给出了一些提醒和建议。冬季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过程,市民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减衣物。春雨季易发强对流天气,要防范雷暴大风冰雹天气对农业生产和户外活动等的不利影响。同时,由于预计2025年登陆或影响厦门的台风为3至4个,接近常年水平,雨季可能有早台风影响,夏季可能有1个台风登陆或严重影响厦门,因此市民和政府需要继续加强台风等气候灾害的防范和应对工作。

综上所述,福建厦门的气候条件具有温暖湿润、光热条件优越、雨量充沛等特点。然而,作为一个沿海城市,厦门也经常受到台风等气候灾害的影响。因此,市民和政府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需要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