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最艰巨繁重任务何在?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4-12-0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多人口中近一半生活在农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先后提出并实施了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城乡发展一体化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精准施策,采取超常规的举措,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农村仍然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仍然滞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就业不充分,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还比较普遍,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农村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一些地方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农村党员队伍素质不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不强;农村封建迷信、陈规陋习、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还不同程度存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亟待加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集中力量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步伐。
要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要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帮扶机制,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织牢兜住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网。要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培育壮大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让农民群众物质上富起来,还要让农民群众精神上富起来。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宣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诚信友善、爱岗敬业、勤俭节约等道德规范,提高农民群众道德素质。要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文明新风,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总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不断提高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让广大农民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 上一篇: 8月15日全国放假传闻是否属实?
- 下一篇: 揭秘!A岛究竟是什么神秘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