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办二本中的潜力探索与对比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24-12-03
被高估的“大学”,正在围猎低分考生
“本科上四年,不如大专学技术。”
临近毕业,当李乐再一次向家人吐露心声,表达对自己所读大学的失望时,他收到了来自父亲的这句回复。
2018年夏天,高考失利的李乐在复读与升学之间,选择了后者。在各方打听之下,他来到了西安一所民办二本——西安信息职业大学就读。入学之前,他对这所学校的认知,仅限于招生老师口中的“王牌专业”“师资力量强大”“就业率高”等词汇。然而,真正走进这所学校之后,他才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大到自己无法想象。
“这根本就不是一所大学。”如今再回想起过去四年的经历,李乐满心愤懑。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截至2023年6月15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72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820所(含独立学院265所),成人高等学校252所。在这其中,本科层次院校共有1272所,除了公办本科,还有417所独立学院和265所民办本科,共同构成了民办本科阵营。
在民间,人们习惯将这些学校统称为“三本”。它们普遍学费高昂、录取分数偏低,是被置于本科教育序列末尾的存在。然而,这并不影响它们每年以较低的录取分数线,收割大量渴望进入本科校园的低分考生。
近年来,随着各地陆续推进独立学院转设,不少“三本”高校通过转设为公办或民办本科,成功“摘帽”,变身“二本”。然而,身份的转换,并没有给这些学校带来质的提升。反而在大众看不见的角落,一些“二本”院校,正通过夸张的宣传、虚假的承诺,继续收割那些对大学满怀憧憬的低分考生。
2018年夏天,李乐的高考成绩,比陕西理科二本线低了15分。分数出来的那一刻,他就知道,自己与公办二本无缘了。
在复读与升学之间,他犹豫了很久。最终,他选择了后者,并将目光投向了民办本科。“同样是本科,学历都是国家认可的,总比专科强。”这是当时他唯一的想法。
按照李乐的成绩,想要报考一所不错的民办本科并不容易。在寻找目标院校的过程中,他无意间接触到了西安信息职业大学的招生老师。对方告诉他,这所学校虽然是民办,但有自己的“王牌专业”,师资力量强大,最重要的是,学校的就业率和考研率都很高。
在招生老师的口中,这所学校的优势,与它的办学的历史息息相关。
资料显示,西安信息职业大学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92年创办的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2005年,这所学校曾与西北工业大学金叶信息技术学院联合办学,更名为西安高新科技学院。2019年,经教育部批准,这所学校正式更名为西安信息职业大学,成为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高校之一。
正是这段与公办院校联合办学的历史,给了招生老师极大的发挥空间。他们声称,学校的很多师资都来自西北工业大学,教学质量有保障。至于王牌专业,则是与电子信息相关的工科专业,就业前景广阔。
听到这里,李乐有些心动了。毕竟,对于分数不高、选择有限的他来说,能够进入一所“本科大学”读书,已经算得上是最好的结果了。
在招生老师的推荐下,李乐选择了学校的通信工程专业,并顺利被录取。然而,当他满怀期待地踏入校园时,却发现自己被骗了。
首先,是师资问题。李乐发现,学校的老师几乎都是年轻人,很多甚至是刚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而那些招生老师口中的“名师”,则很少出现在课堂上。至于他们是否真的来自西北工业大学,李乐也不得而知。
其次,是教学问题。李乐就读的通信工程专业,虽然被宣传为“王牌专业”,但实际上,他们使用的教材大多已经过时,很多课程也只是流于形式。老师上课念PPT,学生下课玩手机,是课堂上的常态。
最让李乐感到失望的,是学校的设施和环境。他所在的校区,面积很小,宿舍楼和教学楼都很破旧。到了冬天,暖气供应不足,学生们只能裹着厚厚的衣服上课。而所谓的图书馆,也只是一个藏书不多的自习室。
在这样的环境下,李乐很快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他开始逃课、打游戏、兼职打工,甚至一度想要退学。最终,在父母的劝说下,他坚持读完了四年大学,却也只收获了一个毫无竞争力的本科学历。
回想起过去的四年,李乐觉得,自己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巨大的骗局。而那些和他一样,怀揣着梦想走进这所学校的同学,也大多没能逃脱被“围猎”的命运。
事实上,像西安信息职业大学这样的民办本科,并不是个例。
在民间,人们习惯将这些学校统称为“三本”。它们普遍学费高昂、录取分数偏低,是被置于本科教育序列末尾的存在。然而,这并不影响它们每年以较低的录取分数线,收割大量渴望进入本科校园的低分考生。
近年来,随着各地陆续推进独立学院转设,不少“三本”高校通过转设为公办或民办本科,成功“摘帽”,变身“二本”。然而,身份的转换,并没有给这些学校带来质的提升。反而是在大众看不见的角落,一些“二本”院校,正通过夸张的宣传、虚假的承诺,继续收割那些对大学满怀憧憬的低分考生。
“这些学校,说白了就是靠低分考生赚钱。”一位曾在民办本科院校任教多年的老师透露,为了吸引生源,很多学校都会花费重金进行招生宣传,甚至不惜夸大其词、虚假承诺。而那些被录取的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后,往往会发现,现实与宣传之间的差距,远远超乎想象。
在他看来,这些民办本科院校,大多缺乏足够的办学实力和师资力量。它们之所以能够存在,并继续招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以及民办教育政策的支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们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对于那些分数不高、渴望进入本科校园的学生来说,选择这些学校,无异于一场豪赌。”这位老师感慨道,“赌赢了,或许能拿到一个本科学历;赌输了,则是四年青春和金钱的浪费。”
然而,对于像李乐这样的学生来说,即便他们最终意识到了这场“赌局”的残酷,也已经来不及了。他们只能带着遗憾和失望,离开那所曾经让他们满怀憧憬的“大学”,走向未知的未来。